close
回到蠻荒

女性才是第一性

蠻荒觀點:

以繁衍的觀點來看性別,女性原本就是第一性,
主導人類存活的基調與走向;
男性會在人類社會居於主導的地位,完全是一種被人為扭曲的樣貌。

要談兩性,必要先談「人或生物為什麼有兩性分野」這個問題。

可能有人會說,這是什麼問題?
生物有兩性,交媾以繁衍下一代,是天經地義的自然機制,
有什麼好探討的。

沒錯,現今世上絕大多數生物(包括動物和植物),
都是透過兩性生殖繁衍下一代。

但繁衍下一代一定要兩性生殖嗎?
事實告訴我們,單細胞生物如草履蟲、變形蟲之類,
只要利用細胞分裂就可達到繁衍目的;

較高等動物如鞭尾蜥蜴也是單性就可生殖,
不需與雄蜥蜴交配就可產卵孵出小蜥蜴。

那為什麼包括我們人類在內的更高等生物,需要有兩性才能生殖呢?

根據眾多科學家的研究結果,答案很簡單:

為了提高物種下一代的存活能力。

因為兩性生殖的機制,是單細胞的精子和單細胞的卵子結合成為受精卵,
再分裂發展為胚胎,再成長為生物的個體。

一個受精卵中,帶有來自父母各一半的基因,但又與父母的都不一樣,
所以會有不同的生存適應力。

想像一下,
寒帶的愛斯基摩犬和熱帶的當地土犬易地飼養,會有何種結果?
大概不外兩者都體弱多病,存活會有問題。

但如果這兩種狗交配,讓下一代的基因重組,
極可能在兩地都能存活下來。

也就是說,透過兩性的交配可以讓物種基因更多樣化,
更能適應各式各樣的外在環境,這是單性生殖不能具備的優點。

於是生物經過數以億年計的演化,從無性生殖、單性生殖,
演化到今天我們視為當然的兩性生殖。

科學研究發現,
在演化的過程中,生物應該是先有雌性,再有雄性,
許多現時尚存的無性生殖動物,生理構造其實都顯示雌性的特徵。

例如鞭尾蜥蜴可以自體生育,本身全部是雌性;
有一種叫藍頭瀨魚的魚類,一大群中通常只有一條雄魚,
一旦這條雄魚死了,這群雌魚便會有一條自然「變性」為雄魚。

所以,若以繁衍的觀點來看性別,雌性是原有性別,是第一性;
雄性是衍生出來的性別,是第二性。

如果把生物界的事實套用在亞當與夏娃的關係,
我們可以說,夏娃並非亞當的肋骨變成的,
反而亞當才是夏娃的肋骨變成的。

想不到吧?
其實,我常覺得現今的「女性主義者」在爭取女權時,
有些搞錯方向、搞錯重點。

包括近代女性主義的開山鼻祖西蒙波娃在內,都先以女性是第二性自況,
然後要爭取和第一性(男性)享有同等的權益。

殊不知,女性原本就是第一性,曾經主導人類存活的基調與走向,
今天男性會在人類社會居於主導的地位,
完全是人類社會組織、文化或文明的產物,是一種被人為扭曲的樣貌。

要扭轉這樣的局勢,應該要以「回到蠻荒」的觀點,
回頭探索兩性原來的功能,各自在生存繁衍上扮演了什麼角色,
再探討隨著文明的進展及現時的環境,

兩性可以各自扮演什麼角色、發揮什麼功能,
然後各自採取對人類生存最有利的作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erryma 的頭像
    jerryma

    I will remember you~

    jerry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