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回味.

本篇是 不斷幸福論 的 review.  當初有些錯字...有邊讀邊吧 ^^"

something new~~

我們可以試著直接壓抑負面的感受,
例如坐車時候聆聽有聲書…以此減輕我們面對環境時的無力感。

或者可以試著激起正面的感受,
陷於車陣動彈不得時,期待一些美好的事物。

也就是我們可以選擇採取如何面對目前情況處境的態度,
這足以改善我們的感受─即使我們無法影響這個情況。

也能夠學著用正面的經驗來消除掉不好的感覺。

1.我們往往擁有自己尚未發現的自由,足以改善我們對眼前情況的感受
  ─即使我們無法影響這個情況。

2.我們可以學著用正面的經驗來消除掉不好的感覺。

了解自己的情緒、傾聽自己的感受,是好的;但倒不必完全跟著感覺走!

 

發洩怒氣無助於事.

當自己生氣時,就像著火的房子;
重點不在於找出縱火者,而是滅火。

一味地宣洩 徒 增強 生氣 & 發洩 的連結,
而 事情 並不會有所改善。

每一次,只要我們用一種新的方法去體驗或進行某件事,
我們就得到了新的學習。

情緒乃是身體對於刺激的回應。

如果我們想改變自己的感受世界,可以採取兩種方式:

改變所遇到的刺激;
或者是改變我們感受這些刺激的方式─也就是改變我們的腦對於刺激的反應。

「重複」是重大關鍵,
因為神經元被刺激的頻率越高,就越是會產生持續性的連結。
一個常撥打的電話號碼很容易深印在腦海,一個經常出現的感受也會深植腦海。
(重複 有助 語意記憶&程序記憶)

                 事件(經驗)
                /
            陳述
           /    \
          /      語意(資訊)
P.s.  記憶
          \
           \
            程序(肌肉)


一旦連結產生了,這項「重複」的特性就會讓他們繼續存在。


神經元的連結是自動產生的。
只要刺激同時到達,彼此就會產生連結。

比方說,如果你對剛剛搶走你停車位的那位駕駛大發雷霆,
或許可以得到幾秒鐘的滿足。但你仍然搶不回停車位。
更糟的是,你為日後的怒氣開闢了一條連結。

當下次又遇到被搶走停車位時,你的反應可能會更為激烈,
因為腦中「沒教養的人」和「火大」間的連結變得更強大了。
我們若不及時控制不愉快的感受,將來就更只能任憑他擺佈了。

我們如何面對、處理不愉快的負面情緒,與我們的整體健康息息相關。

然而,我們有選擇的自由。
只要練習著自我克制我們就是在以雙重方式來塑造自己的腦:

一是我們減少了產生負面情緒的可能性,因為刺激與反應間的連結減弱了。
其二,我們增強了額葉在克制這類情緒方面的能力。

各種技能都需要練習,有意識的控制情緒也是需要訓練的,
而這類的訓練會再次改變腦的結構─如此循環的結果,
自己的感受就變的越來越容易處理。

幸福的感受並不出自偶然,而來自正確的思想與行為。
我們對於幸福的感知,比較取決於我們腦子所感受的方式,
而不在於外在的環境。

一次的努力不足以改變這種感受方式,
必須靠著重複與習慣才能讓腦子產生新的連結,
而其先決條件是願意付出一點努力開始去做。

養成一個習慣大約需要21天不間斷的重複。


原罪.
「依賴成性」可以解讀為對於「失控」的渴望,因為反控制的機制不見了。

「驕傲」是過分自戀;「吝嗇」是沒有限度的節儉;
「嫉妒」出現於過度根據別人來判定自己的時候;
當身體組織對於養分得吸收沒有回應以飽足感,人便會「暴飲暴食」;

而「嫖淫」是一直想要得到更多的性愛;至於「憤怒」是不受約束的攻擊慾;
「懶散」則因為沒有新的慾望出現而產生舒適鬆懈感。

 

需要消耗一點體力的活動能讓健康的人更樂觀看待世界。

快樂時,身體的反應跟運動時的反應幾乎相同,
腦會根據身體的狀態判讀情緒。

為了鍛鍊心靈,所以才要運動身體。


生活的勇氣 在於 如何對眼前的情況作出評估
而不在於那是一個怎樣的情況。→夠不夠主動積極?

什麼都不做,絕非對抗惡劣情緒的良方。

一方面藉由行為來溫和刺激腦部,
另一方面則控制思想與感受,不讓抑鬱的情緒成為常態。

忙碌時,腦會受到督促,也就比較沒有機會糾結在晦暗的想法上面。
所以只要我們把注意力放在其他目標上,
那麼留給悲觀的想法與感受的遊戲空間顯然就不那麼多了。

如果這個活動能帶來成就感的話,那麼對情緒更好。
所以在沮喪時更要設定目標,但避免要求過高。
因為沮喪的腦不像平常以往那麼有活力,工作效率就較低。

所以建議在沮喪時,
不妨解決一些比較簡單的工作:
家事、打掃、購物或回覆郵件,一些接近暖身運動的溫和效果,
又可以帶出完成之後的成就感滿足自己。


真正的運動能帶來美好感受,
除了能營造出快樂的身體狀態讓腦判讀之外,
光是知道自己放棄了沉溺於安逸而為自己做了一點事,就足以趕跑憂鬱了!

此外,運動還能刺激神經元的生長,甚至形成!

刺激腦部重新活躍,是對抗沮喪的一個辦法;
另一個則是武裝自己對抗負面的想法:

魯賓遜治療法─以客觀評斷事情,
只要把一切的憂慮、自責以及與自己命運的爭辯都寫下來,將其具體化,
乍看我們經常會嚇一跳!

然而,具體化可以幫助我們思緒不再天馬行空,我們得以解決問題。
因為幸與不幸都是真的,問題在於你要站在哪一邊。

通常樂觀看待事情比較有用。


幸福,只出現在當下。
滿足,則是我們保留在腦海裡的感受,所以在回憶裡出現。

 

13. 清醒為幸福之本

在感覺到了自己感受的時候,多多注意。

假如能在情緒形成的那一瞬間就察覺到他,
這時情緒還沒有經過對照比較、沒有被個人思想與記憶扭曲,
那麼我們又可以用這感受來辨識自己是偏愛或厭惡。

反過來,假如察覺到了美好感受,就可以盡情享受他!

寫一本幸福日記、幸福記事本。
試著探索並發現愉快的時刻,在書中詳細描述那些美好時刻和自己的感受。
接著確認那些經過錯誤的判斷所否定感覺到的幸福是由何處潛入腦中。


14. 神秘的狂喜時刻

一個沮喪的人只看著自己內心,
只顧著自己的利益,而且不斷地鑽牛角尖,試著想出自己為了什麼而痛苦。
反之,如果能把眼光轉向外看,那麼沒有多餘的空間留給憂慮與恐懼了。

為了讓「流動」(flow)的舒適狀態能趨於平衡,
剛開始必須經常強迫自己集中注意力,
只要心思一偏離,就要想辦法趕快回到真正的任務上,
幫助腦跨越那道無法集中注意力的門檻。

很有幫助的做法是─設定幾個小目標。


第四篇 幸福的社會

15. 一個社會的幸福魔術三角

人民只要能得到較好的醫療照顧和較好的教育,
身體與精神之間的交互作用就會更形重要。

最滿足的人民,同時也是所得分配最平均的國家。
一旦社會裡的對立程度升高,此時所有人都是輸家。

無法控制自己的生活,始終代表一種壓力,
他會減低幸福感,並且損害健康。

而增加一點自主程度,可以讓一個人快樂很多,甚至延長壽命。

一個幸福的國家是,國內的人民不把政治當作是袖手旁觀的運動。

公民意識、社會平等,能夠自主掌控生活,
這三者是一個社會的幸福魔術三角。


結語:60億個通往幸福的方法

‧ 身體和精神上的幸福感是密不可分的。
‧ 積極比遊手好閒更能讓人幸福。
‧ 一顆清醒的心靈會提高幸福感,即使他只是在觀察。

‧ 追求多樣性與豐富。
‧ 擁有做決定的自由。
‧ 對於幸福感來說,最重要的是我們與別人的關係。友情 = 愛情 = 幸福

‧ 在追求幸福的路上,最最重要的練習是「認識自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erryma 的頭像
    jerryma

    I will remember you~

    jerry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